这次教材改革貌似是针对高中语文教材的。
部分被剔的课文:
《孔雀东南飞》、《药》、《阿Q正传》、《纪念刘和珍君》、《雷雨》、《南州六月荔枝丹》、《陈焕生进城》、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、《触龙说赵太后》、《六国论》、《过秦论》、《病梅馆记》、《石钟山记》、《五人墓碑记》、《伶官传序》、《项脊轩志》、《背影》、《狼牙山五壮士》、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》、《朱德的扁担》、《牛郎织女》
部分新增的课文:
蒙田的《热爱生命》、帕斯卡尔的《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》、余华的《十八岁出门远行》、海明威的《老人与海》、蔡元培的《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》、杜甫的《咏怀古迹》、柳永的《望海潮》、苏轼的《定风波》、辛弃疾的《水龙吟》、戴望舒的《雨巷》、卞之琳的《断章》、马丁路德·金的《我有一个梦想》
先说删了的部分:
我觉得不该删的而被删的有:《阿Q正传》、《廉颇蔺相如传》、《六国论》、《过秦论》、《病梅馆记》、《项脊轩志》
原因:阿Q精神一直是中国人的软肋,至今也没有太大的缓解,不过是被隐藏转换了,而且这篇文章初读还蛮滑稽的,不明白为什么要删,当时我和我的朋友都读的蛮津津有味的。
廉颇和蔺相如的事迹,非常好的阐明了两个字:气度。不明白为什么要删。
六国论和过秦论:其实这两篇文章都工整、朗朗上口、非常好背。有气吞山河的气势。而且非常具有大局观,前者的“弊在赂秦”后者的骈文精美,都很难得。
《病梅馆记》实在讽刺文人的酸腐,喜欢语文的人必读。能给自己身上偶尔冒出来的酸腐气息敲警钟,这么删掉还有那篇文章来敲警钟呢?
《项脊轩志》很深情,笑,我记得《雨巷》本来就在课本里,《项脊轩志》的爱情深沉、《雨巷》的爱情浪漫,刚好互补,为什么要吧《项脊轩志》删了呢?
再来谈谈增加的几篇:
有一种感受,就是新教材的改编为了迎合中学生的阅读兴趣,删了很多长篇古文。增加了很多朗朗上口的诗词。
不过说实话……很多中国人对文言文的记忆只停留在学生时代,现在本来就是个文言流失的年代。多一些长篇古文背一背没什么。虽然新增加的诗词很经典,不过诗词在中国的传递远远比这些快被遗忘到角落的古文来的快。很多人通过这些古文,一生中总算有那么一次与龚自珍、与苏洵、与贾谊有了亲密接触。到了大学语文课就彻底隐性翘课,那么这一生一次的接触也就这样擦肩而过了呀。
台湾文坛有许多许多被年轻人记住的作者,三毛、席慕容、龙应台、白先勇……这些人读的课本、古文超过百分之60%。文学终究是重视传承的,减少古文的数量,就像是掐紧了文化的咽喉。不知道会不会有任何我有一样的担心,或许我的担心根本就不值一提,反正现在都流行火星文,估计某个mm会跑过来说,你out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