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璇玑图》,总计八百四十一字,除正中央之「心」字为后人所加外,原诗共八百四十字,纵横各二十九字,纵、横、斜、交互、正、反读或退一字、迭一字读均可成诗,诗有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言不等,目前统计可组成
七千九百五十八首诗。例如从最右侧直行开始,随文势折返,可发现右上角红色区块外围顺时针读为「仁智怀德圣虞唐,贞志笃终誓穹苍,钦所感想妄淫荒,心忧增慕怀惨伤」,而原诗若以逆时针方向读则变为「伤惨怀慕增忧心,荒淫妄想感所钦,苍穹誓终笃志真,唐虞圣德怀智仁」,堪称回文诗中之千古力作! 没有标点的“璇玑图”,全文(月又生辑录,取自《镜花缘》)如下:
真的很神奇哪!要有多大的智慧哦!
关于苏蕙的经历和她织漩矶图的情况,当地传说是这样的:
苏蕙的父亲苏道质是武功县秀才,任过陈留县令。苏蕙出生时,室内兰花怒放,香气扑鼻,苏道质便以苏蕙起名,小名若兰。若兰自幼聪明非凡,才德超群,在父亲的指导下,3个月就呀呀学语,1岁多就会说出很懂事的话,3岁学会读书识字,5岁学会写诗作画,7岁学会针线刺绣,9岁学会纺纱织布。到了巧岁时,她描龙绣凤,纺纱织锦,吟诗作赋,琴棋书画,样样精通,人称“下凡织女星”。 若兰16岁时,随父去法门寺古会上香,途中看到一位正在练习射箭的少年,长得英俊,箭法又好,便产生爱慕之情。这位少年见若兰长得美丽无比,十分喜爱。父亲看出女儿的心思,便想为女儿成此良缘。回家后经了解,此少年是当朝右将军窦真之孙窦滔,便托人说亲。窦滔一家早闻若兰美名,欣然答应。
若兰与窦滔成婚后,二人情深意厚,相敬如宾,生活美满幸福。不久,窦滔应征人伍。窦滔在军中屡建战功,威名大震,被任为秦州刺史。窦滔因厌恶互相残杀的战争,一次符坚派他领兵去攻打东晋,他借故未从。符坚大怒,把他革职发配到边关流沙地带(今甘肃敦煌一带)。
窦滔被发配离家时,若兰依依相送,并出口成诗:“银箭昔日穿红线,何故今朝断丝弦?送君池边千秋泪,漠漠流沙几时还?”窦滔也以诗安慰:“阳春飞鸟戏鱼时,边关壮士自回还。”
若兰自窦滔走后,日夜盼望,不见回归,伤心已极。于是,她每日磨墨执笔,写一首思念丈夫的诗。她共写出诗歌7900多首,可窦滔仍不回还。
这时,若兰发生了不幸,符坚之弟符融,看中了她,造谣说:“窦滔已死边关”,要她“进宫纳妃”。若兰听后,悲痛交加,断然拒绝。她为表示对丈夫的忠贞和对符融的反抗,便把自己平日所写的近8000首诗织在丝绢上,捎给边关的丈夫。
远在边关的窦滔看到若兰用自己的聪明才智、炽热感情和心血织成的珑矶图后,感其绝妙,思其深情,便乘机逃出重围,跋山涉水,回到家乡。这时,若兰在符融的威逼下,已自缴身亡。
以上民间传说,与史载相似。(晋书•列女传)记载:“窦滔妻苏氏,名慈,字若兰,善属文。窦滔符坚时为秦州刺史,被徒流沙,苏氏思之,织锦为回文玻矶诗以赠滔。”
丝绸之路上的民间传说,像丝绸之路上的文物古迹一样,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,光彩夺目。